星空体育旅游业怎样实现“复苏 振兴 发展” ?他们说

  新闻资讯     |      2024-01-22 15:11

  1月16日,第九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京举办。本届年会以“复苏 振兴 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重振行业信心,探究新格局下产业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因时因势动态调整场所开放政策、更新防控指南,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大力推动助企纾困和行业复苏,稳住了行业发展基本盘。特别是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等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旅业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旅游消费和市场信心正在有效提振,旅游业恢复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也是旅游业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按照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在稳中求进中激发复苏动能,在埋头苦干中提升工作效能,在改革创新中挖掘发展潜能,努力闯出一条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一,信心源自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第二,信心源自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第三,信心源自于产业发展的韧性。第四,信心源自于业界的创新求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谋求高水平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旅游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践行“两山”理念的有效渠道、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坚持以自身强身健体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坚持旅游为民,增进民生福祉。坚定树立旅游为民发展观,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旅游权益。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旅游惠民措施,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继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做好“不合理低价游”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工作。

  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锚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旅相长,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律,进一步明晰融合发展思路,谋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政策举措,进而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让旅程变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四是坚持旅游带动,发挥综合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区域协同、国家外交等战略,更好发挥旅游产业综合优势,更好释放旅游产业乘数效应,强化旅游产业动力产业属性,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农业、林草、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当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遣队、探路者300005)。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丰富智慧旅游产品供给,拓展智慧旅游场景应用。

  习总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希望大家以本次年会为平台,围绕“复苏、振兴、发展”主题,在观点碰撞中点燃思想火花,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智慧光芒,为推动旅游业高水平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从“美丽中国”到“美好中国”的升级,贡献中国旅游人的智慧和力量。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围绕如何通过发展旅游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重要思想,做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首次把旅游业内容列入其中。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旅业履职尽责、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为推动旅游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助推力量,包括报业在内的媒体在助力文旅推广、打造全新营销形态上不断展现着自己的力量,《中国旅游报》就是典型代表。多年来,《中国旅游报》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为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中国报业协会作为中宣部主管的、有着深厚历史传承和积淀的全国性、新闻性行业协会,联系着全国1000多家报社和相关单位,在行业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22年,中国报业协会成功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举办新时代党报成就展,获得了中宣部和人民日报社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中国报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2017年7月,在甘肃省举行“一带一路”报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峰会;2018年11月,在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与世界旅游联盟代表共同主办2018中国旅游产业传播创新论坛;2019年8月,在河南省主办首届全国党报文旅宣传报道工作研讨会。这些活动很好地推动了我国文旅事业发展,受到各方面高度的评价。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旅游业正逐步进入上升期。此时举办本次年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围绕“复苏、振兴、发展”这一主题,就如何助力旅游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产业发展,新格局下旅业振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建言献策。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在奋进新征程中要找准切入点、发力点,开创新格局。过去三年,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旅游业要适应新变化,以品质星空体育旅游业怎样实现“复苏 振兴 发展” ?他们说、品牌、品位为核心,寻求发展新方式,探索升级新路径。这需要业界顺应时代大潮,坚持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国内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型冠状病毒实施“乙类乙管”,释放出生产生活复苏的强劲信号,相信国内旅游需求会有序释放。关于行业恢复发展,我想与大家交流几点观点: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接大众旅游时代需求。旅游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重要途径。旅游城市要将旅游业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创业生活中找好结合点、切入点,抓好融合点,走跨界经营的路子。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造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名片。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力点,将城市的人文脉络、地方风俗有机融入城市旅游中,全面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名片。要适应大众文旅消费需求,打造多元化新兴旅游业态,开展多元文化消费活动。第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立足新时代发展,精心打造的以文化为内涵、文旅体验为主的文化主题游,越来越成为旅游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要让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华文化保护、呈现、传承、传播的最佳载体,让景区景点、休闲街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汇聚地、展示地。第四,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新引领新文化。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推进旅游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我国停滞三年的入出境旅游正在逐步有序恢复,在这个节点上如何做好国际文旅传播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成立,有三项职能,一是构建文旅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数体系,二是建设文旅新媒体与舆情智库,三是搭建文旅国际传播服务平台。

  国际传播力研究的核心目的是用指数呈现国际传播的真实影响力,并通过指数研究,对文旅传播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度的研究分析。

  国际社交平台账号运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文旅国际传播数据的真实性。二是评价指标需要加入定性评价维度。多数省份的国际文旅账号是把面向国内传播的内容直接翻译成外文对外传播,较少根据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以及外国受众的需求进行内容原创。三是强化活动策划,做好借势传播。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星空体育,利用四季鲜明的特色,每个季度进行创新。四是挖掘传统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引发关注的主题,除具备视听观赏性、文化共通性、创意新奇性等因素外,往往还具有“高参与度”特征。五是充分发挥民间网红的作用。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网红,文旅国际传播也需要培养更多的民间网红。六是打造文旅IP,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海外视频平台上,大熊猫是成都最重要的吸引物,已与成都强力绑定,成为成都的最萌“代言人”。

  第一个概念是鲁棒性,指一个生物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时,系统仍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稳定。生物鲁棒性最能体现在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上,是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特征。3年疫情,形成了对文旅行业特别是产业性、市场性较强的旅游业及其鲁棒性的严峻挑战,需要基于历史数据对旅游业鲁棒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个概念是恋地主义原真性,即到事件发生地参观体验是人类的基本行为,是不可替代的。疫情发生以来,博物馆、景区、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在“云旅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那么,“云旅游”会取代前往现场旅游吗?恋地主义原真性理论告诉我们,选择异地体验是人类常见的行为。因此,具体的地方永远具有唯一性和亲临吸引力,在线旅游不会取代旅游区的长期存在,反而会成为其重要的“种草”途径。

  第三个概念是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很好地解释了人为什么要交往。在文化和旅游发展过程中,主体性是个体的,而主体间性是群体的,政策、管理、目的地发展等都要解决好主体间性问题。当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相遇,主体之间要有共振目标、平等关系、协作兼容,所以投资商要把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照顾好。

  我国旅游业的恢复不只是旅业的事,不仅是旅游部门或者企业家的事,也应该是国家层面的事。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很多任务目标、具有丰富内涵,均与旅游发展紧紧相扣。比如,共同富裕问题、逆周期中旅游的角色问题以及乡村振兴中旅游作用问题,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旅游的担当。目前,旅业很艰难,但是我们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有巨量的市场规模,再加上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旅游业的积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旅游业恢复指日可待。

  旅业恢复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从短期恢复来说,一些准备充分、较为成熟的目的地市场有望快速恢复,一些符合大众消费需求、体验性较强的亲子类、健康类产品会快速恢复。目前,吉林冰雪旅游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我们面向省内发放了消费券,倡导把滑雪技能纳入中考改革。企业要创新、要造血、要适应市场大潮的洗礼和考验。从市场端管理角度来说,政府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撬动市场。

  判断旅游业的恢复时间,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分析。疫情发生之后,人们的旅游需求和习惯发生了变化。作为企业,不仅要去追随需求,还要去分析、创造需求。信心的恢复比什么都重要,当前各地正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旅消费信心不断提振。

  关于行业恢复发展,要注重两个字,一是“重”,即重拾信心、重新出发、重构振兴。二是“复”,包括复苏、复活、复兴。我们信奉一句话:义无反顾地相信、坚韧不拔的勇气,这是我们旅游人的情怀。如何复苏发展,第一,文化铸魂,大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应该去考量如何文化铸魂。第二,科技赋能,通过数字化等形式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进一步丰富文旅市场供给。第三,策划为王,认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行业恢复过程中,要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求要研究。对于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在城市中产生的基本生活服务相关的本地需求进行充分研究。第二,供给要引导。政府侧应先进行产业侧引导,然后是需求侧跟进,两者相辅相成。第三,消费要刺激。放消费券的行为代表了政府对经济长期发展的提振,也是刺激市场信心的表露。第四,质量要监测。游客一线的评价、真实的反馈,能够成为旅游市场需求恢复以后,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的晴雨表和指南针300803)。

  Z世代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正在逐步成为新消费浪潮的中坚力量,也为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带来了重大变化。这一代青年人的消费习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度认同本土文化,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对民族品牌高度信任,这几年国潮、国风的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网络化、线上化、虚拟化,Z世代的消费信息检索、选择、评估、购买和使用后评价等各个环节,已经重度依赖网上,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种草、打卡、分享,成为生活的日常。三是注重体验,带有社交属性的新型文化和旅游项目受到他们的追捧。四是更加“悦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爱好去旅游。飞盘、骑行、冰雪、潜水、攀岩、滑板、街舞、露营、观星等潮流运动引爆市场,音乐节、戏剧节、博物馆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等广受欢迎。

  为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培育壮大云旅游、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推动5G星空体育、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技术在旅游领域应用,打造应用新场景,构建文旅新业态,以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引领青年的旅游消费。

  借此机会,我就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Z世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3点建议:一是用正能量培根铸魂,以数字技术的新要素和时尚潮流的新精神,助力旅游产业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现,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内涵,创造更多增强青年精神力量的文旅产品。二是用新融合拓展内容,在青年人喜爱的垂直细分领域培育演艺娱乐、主题街区等新业态,打造更加符合Z世代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体验感的旅游产品。三是用新技术塑造场景,要在云旅游、数字艺术的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拓展数字技术在城市乡村、公共空间、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场景的应用,开辟旅游消费新场景。

  数字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极大地拓展了旅游体验的内容边界。越来越多非传统旅游资源借助数字化渠道成为旅游消费的对象。二是重构了旅游产业运行的格局。实现线上和线验的无缝链接也是旅游产业高效运行的方向。三是深刻影响了旅游业生产模式。旅游需求是综合性需求,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使得旅游供应链能够更高效地组织和整合各方面供给要素,实现供给能力的优化。旅游需求是个性化需求,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使得旅游的柔性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旅游业满足细分小众市场能力大幅提高。未来,期待数字化能够为旅游业态创新提供更多技术支撑,旅游业态的创新也将为数字化的运用和发展创造更多空间。

  当前,我国文旅行业正在有序重启,市场信心不断恢复。在科技的加持下,文旅市场可能有4个方面变化:一是疫后引爆新需求,文旅消费将迎来有序恢复发展,文化IP活化、旅游服务智能化需求日益明显;二是技术带来新变革,新技术释放数字文旅新动能,5G、AI、大数据等创新技术让文旅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不断演进;三是产业寻找新出口,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方向,文旅产业发展呈现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产品成为产业发展诉求;四是投资布局新赛道,文旅产业入局科技新赛道,“元宇宙”概念推动文旅科技企业加速布局数字藏品等新赛道。

  在文旅数字化领域,中国电信601728)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数字化赋能文旅业态创新、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创新、数字化赋能文旅治理创新。

  疫情发生3年来,文化和旅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游兴起、品质化需求增强、新消费推动、新世代崛起。其中,年轻化成为文旅复苏的新引擎。

  作为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从产业、人才、数字三方面发力,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变革。一是数字化推进文旅产业新变革,聚焦年轻态市场趋势,推进数字文旅产业转型。二是实施“文旅人才振兴计划”,目前同程已与山东、内蒙古、等40多个目的地合作开展文旅培训。三是深耕文旅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如推进“航空+旅游”发展、发起文旅产业基金、开发乡村文旅项目等。

  星空旅游是一个新概念,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推动中国星空旅游发展。一是星空的社会价值。国家层面为保护星空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可见保护星空资源有一定的社会共识。二是星空的产业价值。北京怀柔最北端的喇叭沟门提出“北京最北,星空最美”口号,打造星空旅游主题,带动游客的过夜率逐渐提高。三是星空的环保价值。有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星空。四是星空的创新价值。现在很多传统目的地在做创新文章,星空或许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答案。五是星空的营销价值。星空不是一个小众玩法,以宁夏沙坡头为例,宁夏这几年打造的一个IP,就是“星星的故乡”。提起沙坡头,前几年大家说起沙坡头就是看沙漠的地方,这两年再说沙坡头,大家都说是看星星的地方。

  Z世代群体更年轻、更富足、更自信,也更自我、更内卷、更佛系,他们更愿意宅居在家里。同时,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也更向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追求更刺激、更社交、更有意义的东西。所以,Z世代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原来一些思路要调整。我们要解锁时代、创新产品,更要更新能力、转变视角,还要寻求流量支持、实现流量变现。

  宁夏围绕新的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用“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到宁夏,去吃羊肉、品红酒”等体验,推动产业链发展。围绕新的业态创新拓展,持续擦亮“星星故乡”品牌。针对“星星故乡+生态旅游+大漠星空”场景,推动中国星空大会落地,推出星空直播、星空下吃晚餐星空体育、星空下看场景演艺等一系列产品服务。

  现在Z世代群体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可以说一直不变的是他们始终在追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旅游带来的快乐。

  在文旅融合的当下,文旅科技融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文化插上科技翅膀,飞到旅游目的地,让文化跟科技结合,沉浸到旅游目的地场景中去。

  在疫情新形势叠加消费新群体背景下,我们作为传统景区做了很多尝试。首先是项目创新。面对新的消费群体,增强参与度、体验性。其次是活动创新。将活动植入文化内容,增加Z世代喜欢的元素。再次是营销创新。景区营销团队有30多人,基本上都是90后的年轻人。最后是服务创新。我们从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智慧景区。Z世代的旅游是高品质的旅游。做好旅游产品的品质监管、把控,一定要有高质量的体验式旅游。

  在将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培育年轻用户,推出了青年计划,已帮助上千名年轻人完成了旅行梦想。总体来看,Z世代群体有三大特点:自由行程度非常高;旅行方式偏兴趣化和主题化;对文化内核体验的要求高。

  存在以下特点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最可能受到Z世代的青睐:一是自豪感。旅游目的地的自豪感体现在文化性,“Z世代”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拥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而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将旅游目的地无形的文化转换成有形的旅行产品。二是亲切感。营造亲切感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作内容。三是仪式感。换装、沉浸式故事、剧本杀等旅游产品,都要注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旅游业实现优质发展,应聚焦5个方面。一是贯彻绿色发展,探索绿色旅游。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二是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构建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更加多样化、深度化的产品,不仅能够让游客更好享受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还能享受其融合文化、康养等的体验,与自然有更好交流。要以发挥旅游生态资源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价值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生态科考游、绿色康养游、科普研学游等系列绿色旅游产品发展,将旅游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目的地发展的“金字招牌”。三是统筹旅游资源利用,适应保护地体系构建。近日,国家林草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明确可以依托保护地周边区域,探索自然保护地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将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最小化。四是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要处理好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资源使用效率的关系,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并对环境容量进行控制。五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升级,要把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承载预测预警机制等。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一是多种业态兴起,围炉煮茶、萌宠农场、实景剧本杀、文创咖啡等受到游客欢迎,反映出游客需要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二是注重集群化和整村运营,将村落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娱产品提供给游客。三是乡村振兴对于产业振兴的要求日益增强,在乡村文旅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更加重视产业融合。

  乡村文旅产业再升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模式升级。本轮乡村文旅再升级,不再是过去企业进入乡村之后,相对独立地进行发展,而是需要村企共同搭建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元的主体进入乡村,以专业化的运营带来效率的提升。二是产品升级。很多乡村希望成为独立的、有吸引力的微度假综合体。首先要有吸引力,乡村需要自有的IP,构建以IP为核心的吸引力体系非常重要。其次是让游客留下来,不能只有民宿,民宿无法充实游客的整个假期。最后,当游客得到很好的体验,我们希望他以自媒体方式去传播,把这个地方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个分享的理由最终要通过项目里的极致化体验来实现。三是规模升级,需要进行产品分层供给,在一线城市成功的产品拿到二线、三线城市,就需要重新设计,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正大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价值。第二,带动区域和百姓共同发展。第三,国家公园发展中如何将资源变成产品。

  黑龙江在冰雪旅游发展方面,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冰雪产品,而是从宏观角度上做好冰雪文章。首先是打造IP。省级层面提出黑龙江是“冬天开始的地方”品牌。打造“淘学企鹅”品牌。其次是通过哈尔滨冰雪节盛事,吸引更多的IP入驻,引进了三体、传奇世界、熊出没、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动漫IP。

  呼和浩特以“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为主线,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际化草原文化都市、现代区域性度假中心。实现一核聚能:草原都市文旅产业核心区。三带驱动:阴山·敕勒川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带、“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发展带。两区互动: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区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区。

  绿色始终是武夷山的本色、底色。我们将国家公园中的居民、原住民搬迁至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将原来的伐木工人培训成为度假区,将国家公园监测站打造成休闲驿站。推出森林“深呼吸”品牌,打造了国家公园1号公路,同时也在打造星空旅游、露营基地等旅游产品。茶是武夷山的另一个招牌,很多游客都向往到武夷山体验茶文化之旅。

  自驾游需要露营地体系支撑,露营地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综合性营地,途居做了10个大型的综合性营地,可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我们主要是做平台搭建、招商以及商管运营。另一种是精致露营,它投资较轻、运营灵活,可以嵌入到景区、村庄或者作为驿站发展。